德惠市石墨烯电地暖价格:18137195000;公主岭市石墨烯电地暖、农安县石墨烯电地暖
德惠市石墨烯电地暖价格:18137195000;公主岭市石墨烯电地暖、农安县石墨烯电地暖
德惠市地名的由来与清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紧密相关。
在清朝时期,德惠市的前身是德惠县。据史料记载,清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1910年5月24日),清政府批准设立县治,划出长春府沐德乡一半多和怀惠乡全部及东夹荒为县境。县名则是取沐德乡、怀惠乡两乡名之尾字“德惠”为名,寓意着此地将受到德政的恩惠,或者希望此地能够德泽广被、惠及百姓。
此后,德惠县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但其名称一直沿用。直到1994年7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以原德惠县的行政区域为德惠市的行政区域,设市后仍归长春市管辖。
综上所述,德惠市的地名由来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是清朝时期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命名的产物。这一名称不仅具有地理和历史意义,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公主岭市地名的由来,蕴含着一段丰富的历史与传说,以下是关于公主岭市地名由来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背景
公主岭原名公主陵,这一名称的由来与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紧密相关。固伦和敬公主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是乾隆皇帝与孝贤纯皇后的长女,自幼深得乾隆宠爱。乾隆十二年(1747年),公主下嫁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三子色布腾巴勒珠尔,成为连接清朝与蒙古的重要纽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公主去世,乾隆帝悲痛万分,将其安葬于今公主岭市区以北5千米的土岭之上,并修建了公主墓、飨殿与院落。公主陵的选址不仅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公主的深厚情感,也彰显了清朝皇室对边疆地区的重视。
二、地名演变
公主陵的名字并非一成不变,它经历了从“陵”到“岭”的转变。这一转变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们对地名认知的变化。
地理变迁:公主陵所在的土岭,地势高亢,视野开阔,是乾隆皇帝为公主精心挑选的安息之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文化避讳:清光绪年间,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开始修筑,公主陵所在的地区逐渐成为交通枢纽。然而,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势力的扩张,日本攫取了公主陵以南的铁路控制权。出于文化习惯和避讳心理,日本人觉得城镇称“陵”不吉利,遂将“陵”谐音为“岭”。
正式改名:清光绪末年,公主陵因此改名为公主岭,这一改名不仅避免了文化上的冲突,也使得公主岭这个名字更加易于传播和记忆。
三、现代公主岭
如今,公主岭市已成为吉林省辖县级市,由长春市代管。它位于吉林省中西部、长春市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中部,总面积4058平方千米。公主岭市不仅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
综上所述,公主岭市地名的由来是一段历史与传说的浪漫交织。它承载着清朝皇室的辉煌与哀愁,也见证了东北大地的沧桑巨变。
农安县地名的由来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以下是对其由来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背景
古城起源: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时期,两汉时为扶余国都城。扶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余人建立的国家,当时为汉朝的属国。隋朝时期名为高句丽扶余城,唐朝时期更名为扶余府,属渤海国。
黄龙府时期:辽灭渤海后,农安古城更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黄龙府在辽代是重要的政治、军事重镇,设有行政长官和军事兵马都部司,统领周边各大州城的军队。
二、地名由来
谐音命名:据民国《吉林地志》记载,农安县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县时,名为“隆安”或“龙安”。后因谐音或讹传,逐渐演变为“农安”。这一名称的寓意很好,象征着农业丰登。
历史传承:农安县名虽历经变迁,但自置县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期间虽有短暂更名为长安县(1946年至1949年),但很快又恢复了农安县名。
三、相关历史
辽代时期:黄龙府在辽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辽国的重要城池之一。辽圣宗时,黄龙府曾迁治所至四平市一面城,后又迁回原地农安。
金代时期:金国建立后,黄龙府降为州置,改称济州,后又因重名改为隆州。金贞祐二年(1214年),将州升为府,称隆安府,亦作龙安府。
明清时期:明代时,农安设为开原北陆路的一个驿站——龙安站。清代时,农安一带属哲里木盟科尔沁部郭尔罗斯游牧地。后开放游牧地,招募汉人垦荒,逐渐繁华起来。
综上所述,农安县的地名由来与辽代的黄龙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名称虽历经变迁,但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吉林省长春市辖县的一个重要地名。同时,农安县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